更新时间:2023-12-18 16:00
性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或称为性格优点,是与优势性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性格优势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学术语,而后者是对某类具有一定优势的性格的统称。Peterson等认为,性格优点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品质,是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性格优点可以组成更高一层的长处或美德(Virtue),而长处是人类获得幸福和健康的核心要素。塞利格曼1997 年提出积极心理学,它是一种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其研究领域涉及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主观体验、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征(主要是性格优点和美德)、群体层面上的积极团体和社会制度。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先生于公元2012年10月9日因自身身体原因突然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自家阳台上过世,享年62岁。彼得森教授是国际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天才领军者之一,是密歇根大学屡获殊荣的优秀教师,也是许多名人、学者的伟大朋友。他以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人的性格优势及其与个人幸福的关系著称,某种程度上说,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他研究的典范。他是一个热情,慷慨,谦逊,充满灵气和幽默感的人,自1986年起在密歇根大学心理系任教至今。他是密歇根大学的Arthur F. Thurnau教授,是世界上文献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心理学家。
这里所描述的性格优点与长处,主要以国内学者在中国文化下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结果。《发现自己的抗逆力——正向心理学的应用与技巧》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些基于中国文化的研究。
Peterson 等提出的积极行为分类评价(the 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系统,将24 种性格优点分为6 项核心长处,而培养这24 种性格优点就是获得核心长处的途径。Seligman 等认为,每个个体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与生俱来的一系列优点,将会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参与感与意义感。
具体分类如下:
原版理论体系
长处之一:智慧与知识
——知识获取和运用上的认知优点
1、创造力——运用新颖、富有成效的方式使思维更加概念化;体现在做事的方式上
2、好奇心——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活动;确定目标,开始探索
3、开放性思维——从各个维度进行思考而不过早下结论;公正的权衡各种证据和迹象
4、好学——主动掌握新的技能,确定新的目标和获取知识
5、洞察力——为他人提供明智的建议;拥有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世界观
长处之二:勇气
——内外意见不一致时,依然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种情感优势
6、勇敢——在威胁、挑战、困难或痛苦面前不畏缩;在有反对意见时依然能够为正义、真理辩护;即使不受欢迎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
7、毅力——做事有始有终;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并以乐观积极地心态完成任务
8、正直——以非常诚恳的方式,更加全面的看待事情的本质;从不吹嘘和炫耀;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负责
9、热情——以一种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心态感悟生活;不会半途而废;对生活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积极的感受生活
长处之三:仁慈
——能够非常友好的与人交往的一种优势
10、爱与被爱的能力——和他人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特别是那些乐于分享并具有同情心的人
11、善良——乐于帮助他人,关怀他人
12、社交能力——有效的意识到他人的动机和情感;明白在不同的社交场合如何行事
长处之四:公正
——健全的社区生活的基础
13、合作——作为一名团队成员能够很好的与大家协作;对团队忠实;乐于分担
14、公平——对所有人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因个人情感而有所偏倚;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
15、领导力——合理安排团队活动,与团队成员关系良好;组织团队活动并能使每个人都感到快乐
长处之五:节制
——反对过度、超额的一种有效的力量
16、宽恕——原谅他人的错误;接受他人的不足并给予第二次机会
17、谦逊——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18、谨慎——对自己的决定谨慎小心;不做过度的冒险行为;不说或不做以后很可能会后悔的事情
19、自我调节——所作所为能够遵守规定和纪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长处之六:自我超越
——个体与他人、自然、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的能力
20、对美和卓越的欣赏——从自然到艺术、科学,对生活中不同领域的美丽、卓越和才华欣赏
21、感激——对他人的帮助予以感激,并时常表达出这种谢意
22、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努力去实现它;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可以靠自己创造的
23、幽默——时常带给他人欢乐;能够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24、信仰——对生活的意义,对更高的目标拥有坚定一致的信念,并能将这种信仰付诸实践
基于文化调适后的体系
香港城市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段文杰、临床健康心理学教授何敏贤和西南大学教授张永红等人,基于兼顾文化共通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在原有题目库中挑选出了具有跨文化一致性的条目,重新评估了VIA-IS的结构,以原有的24项性格优点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了中国人性格优点和长处的基本结构,并检验了其信效度,以此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最终聚合出三大长处:
美德之一:亲和力
主要指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认知、积极感情和积极行为,表现为个体在人际关系过程中的亲和力,主要包括仁慈、团队精神、公平正义、爱与被爱、真诚、领导力、宽恕、感恩等。
美德之二:生命力
主要指对待世界和社会的积极特质,表现为个体在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的生命力,包括幽默、好奇、激情、创造力、洞察力、希望、社交智力、发现美的能力、勇敢、信念等。
美德之三:意志力
主要指一些个体内部的特质,表现为个体在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过程中的意志力,包括判断力、审慎、自我调节、坚持不懈、学习、谦虚等。
VIA-IS-240及相关工具
为了测量他们所提出的性格优势与美德,Park等人编制了“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VIA-IS是用于成人的自我报告式问卷,240个题目分为24个分量表对应24种性格优势,每个分量表有10个题项。每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某项性格优势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所具有的此项优势越突出。后来Park等人开发了适用于10-17岁青少年的VIA-Youth(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同样有24个分量表,共198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并有若干反向计分题项。另外一个运用较少的版本是Peterson等人开发的VIA-RTO(Values in Action Rising to the Occasion Inventory),是一种结构式访谈问卷。
CVQ-96
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 (CVQ-96)简体中文版的问卷,所有题目均从原版的 VIA 题库中取得,保留了24个性格优点的分类,其相应的英文版等其他语言版本,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跨文化研究。此工具可以联系有关文章作者获得使用权限。
2012年,香港城市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段文杰、何敏贤教授和西南大学张永红教授联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内对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的因子不变性( factorial invariance)和功能等价性(functional equivalence)进行了验证。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839名中国大学生进行定量测试,40名中国大学生进行定性访谈,来了解原始问卷中每一道题目的含义和其功能。经过2年的研究,开发出了VIA-IS的中文版,命名为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大幅度缩减了题量,形成了含有96个题目,测量24种性格优势和3大长处的问卷。相关成果《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发表在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SSCI, Q1,Rank 5/41)上。
2013年,他们对前期开发的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 (CVQ)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包括信度、因素结构、建构效度和跨时间稳定性。878名大学生和153名普通工人参与了“性格优势与长处调查研究”,完成了包括CVQ在内的一系列问卷,来测量积极和消极的心理状态。结果支持了原先的三因素结构,在不同的子样本(学生 VS. 工人;男 VS. 女)之间具有因子不变性。每个因素(亲和力、意志力和生命力)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0.87~0.92),重测信度(0.70~0.76),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增量效度,时间稳定性和理论意义。该结果为此问卷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证据和文化基础,并能够促进积极社会工作的测量与干预研究。该文成果《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将已在线发表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SSCI, Q1,Rank 5/41),百度文库同时上传该文献。
2014年,西南大学张永红副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段文杰等人对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 (CVQ)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心理测量学特征的评估,试图为进一步拓展该问卷的适用群体及开展积极特质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方便取样对1120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选取希望量表、感恩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作为效度指标;6周后对其中337人进行重测。结果发现该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5,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8到0.923;重测信度为0.738到0.826;三个长处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均可接受;三个长处与积极心理变量(希望和感恩)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心理变量(焦虑和抑郁)显著负相关,效标效度良好。最终认为中文长处问卷(CVQ-96)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在中国青少年中应用。
前期研究
1、中国教育科学院孟万金研究员等人以积极行为分类评价系统及性格优势为理论基础,历时7年分别编制出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及“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了严格、系统的信效度检验,同时建立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数据库。但是这个版本的VIA-IS与原版已经差别比较大了。
2、香港城市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段文杰、西南大学张永红教授、李婷婷等人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详细介绍了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结构与信效度指标;从理论层面到应用层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评述;分析指出,虽然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VIA-IS具有较高价值,但其心理测量学特征及文化适应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3、香港城市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段文杰、西南大学张永红教授、李婷婷等人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一文。目的:研究简体中文版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以VIA-IS为工具,收集837名大学生的有效数据,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系统评估。结果:VIA-IS具有较高的信度;进行打包操作后24个性格优势的结构效度可以接受,但六大长处结构效度较差;问卷会聚效度、区分效度不好,再一次说明长处结构不合理。结论:VIA-IS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工具,但长处结构划分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积极功能
1、西南大学段文杰以基于优势的干预方法为研究手段,设计并进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干预实验。在获得测量工具有效性验证的数据支撑后,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幸福感不高、抑郁焦虑普遍等问题,广泛挖掘和科学吸收、利用已有理论资源,在充分认识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干预策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校园客观现实,构建本研究的实验框架,运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追踪反馈、多时段测量等研究方法,设计一个为期6周的课堂干预实验,要求实验组学生以创造性方式运用自身的优势,期间由助教进行控制和反馈,保证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三次幸福感指标数据的收集揭示中国大学生在明确、运用、习惯化性格优势过程中总体幸福感水平(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等)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大学生能够通过优势运用在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层面上提升自身的总体幸福感水平;(2)中国大学生能够通过“识别并运用性格优势”干预策略提升自身的总体幸福感水平;(3)“识别并运用性格优势”干预策略同时在干预期间和干预实验结束10周后有效;(4)干预实验中存在安慰剂效应,但相比于真正的干预策略来讲,这种安慰剂效应仅在短期干预时间内有效且随着时间流逝,其效力会逐渐下降乃至消失殆尽;(5)持续性努力程度对总体幸福感的提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参与者持续性努力程度越高,幸福感提升的程度也越大,反之亦然。
2、一项最近的研究在中国大学生被试身上检测了基于性格优势干预策略的有效性,看其是否能够长期有效的提高生活满意度。研究者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了285名大学生参与一个为期18周的选修课。该课程以写作选修课为载体,进行干预实验。一共设计了四个实验条件,分别是知道/不知道实验目的和优势训练/生活体验组,是一个2乘2实验设计。在实验前,邀请参与者完成一个在线的 VIA 测试,以获得自身的性格优势是什么,着重了解排名前五的 Top Strengths,因为研究表明,这些排名最靠前的性格优势对个体的健康与幸福意义最重大。生活满意度量表作为干预效果的测量指标。在第二周时进行了基线成绩测试,即获得了实验参与者的幸福感初始水平,然后在第九周干预实验过程结束后再次测量,以衡量干预实验的短期效果,18周时在此测量,衡量干预实验的长期效果。结果发现,所有的参与者在经过了6周的干预后,其生活满意度水平都会上升到一个顶峰(peak),而后随着时间慢慢下降。在短期(6周)内,那些知道实验目的的学生同那些参与优势训练组的学生获得了最高幅度的生活满意度提升。而在长期看来,只有那些真正参与优势训练组的学生获得了一个持久有效的生活满意度提升(变化曲线见图1)。该实验证明以性格优势为基础的干预实验在中国大学生群体身上是有效的,干预实验中的安慰剂效应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并消失。同时,该研究结果能够促进开发简单易用的校园干预策略。该文成果发表于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IF = 1.462;Ranking 11/92, Q1 in Social Sciences)。
3、西南大学张永红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段文杰博士等人在BMC旗下《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期刊发表《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e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一文。该文以中国青少年群体为被试,研究了长处(virtue)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关系。他们在国内4省8所初、高中邀请800位青少年完成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最终获得674份有效样本,被试平均互联网使用年限为5.31年,其中9.5%表现出明显的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症状。结果表明,男性的PIU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亲和力和意志力负向预测PIU,而生命力正向预测PIU。优势分析进一步显示亲和力和意志力可以解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方差的81%,而生命力仅贡献了19%。因此,亲和力和意志力可能是中国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保护性因素,而生命力是其危险因素。此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筛选出高危互联网使用者(低亲和力、低意志力、高生命力)。
4、一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干预实验两种方式,在中国健康群体中检验了长处与自我表露的基本关系。在研究一中,144名健康的个体完成了中文长处问卷(CVQ-96)和Jourard短版自我表露问卷;在研究二中,41名大学生自愿参加一项为期9周的自我表露干预实验。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为个体幸福感的测量指标,他们被要求在第一周完成CVQ的生命力分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以获得干预前的基线成绩;尔后在第九周(干预进行8周后)再次完成生活满意度问卷,以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在三大长处中,仅仅生命力与自我表露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在八周的干预后,高生命力组的参与者在生活满意度上获得了显著增长。此外,高生命力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变化程度显著高于低生命力个体。该研究说明,生命力长处也许是个体进行自我表露的敏感因子。筛选高生命力的个体有助于确定表达性书写的靶目标。该文发表于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IF = 1.398; Q3 in Clinical Psychology)。
影响因素
1、西南大学段文杰、李婷婷、张永红等人在《心理学探新》发表《父母养育方式、性格优势对心理和谐的影响》一文。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和谐的关系,以及性格优势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心理和谐问卷和性格优势问卷对3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积极养育方式、性格优势两者对心理和谐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性格优势的预测贡献率约为积极养育方式的1.9倍;(2)性格优势在积极养育方式与心理和谐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075%。
2、西南大学段文杰和香港城市大学何敏贤教授、清华大学白羽博士等人在《Hong Kong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上发表《Virtues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一文。研究以香港和大陆样本探索了个人长处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一共729名大学本科生完成了96个题项的中文长处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结果显示,无论样本来自香港还是大陆,三个长处(亲和力、意志力和生命力)都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且这三个长处在两个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香港样本的生活满意度却显著高於大陆。我们的结果揭示三个美德在中国亚文化内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同时还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